潮声丨神奇的“稻界姚明”!2米多高的水稻有什么来头
走进田间,记者瞬间被“淹没”其中。抬头仰望,只见稻穗沉甸甸地垂挂于头顶,叶片宽大浓绿,烈日之下,只有稀碎日光洒落,“禾下可乘凉”不再是科幻梦。
走进田间,记者瞬间被“淹没”其中。抬头仰望,只见稻穗沉甸甸地垂挂于头顶,叶片宽大浓绿,烈日之下,只有稀碎日光洒落,“禾下可乘凉”不再是科幻梦。
近年来,河南省文联全面落实省委宣传部鼓励豫籍在外文艺名家“归根还巢”工作部署,已先后为豫籍文学名家周大新、李洱、刘庆邦、宗璞成立研究中心,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、文学讲堂、青年作家扶持等工作,引起全国文学界广泛关注和社会层面的强烈反响。
在瓯海区潘桥街道屏山村的试验田里,一片高达2.1米的当季水稻随风摇曳,一位老农走进稻田,瞬间被稻浪淹没。近日,这则“风吹麦浪,稻下乘凉”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。9月1日下午,记者来到屏山村,现场感受这片比人还高的水稻。
近年来,省文联全面落实省委宣传部鼓励豫籍在外文艺名家“归根还巢”工作部署,已先后为豫籍文学名家周大新、李洱、刘庆邦、宗璞成立研究中心,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、文学讲堂、青年作家扶持等工作,引起全国文学界广泛关注和社会层面的强烈反响。